概覽
自2009年1月1日起,原產地為中國的紡織品及服裝產品進口歐盟,不再需要進口許可證或管制文件。與此同時,在2009年1月1日或之后出口到美國的中國紡織品及服裝,不再受配額限制。
根據《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自2006年1月1日起,所有原產香港的產品,包括服裝在內,均可免關稅輸入內地。根據既定程序,尚未訂立CEPA原產地規(guī)則的產品,經香港制造商提出申請,并符合雙方商定的CEPA原產地規(guī)則,將可享有零關稅優(yōu)惠。
香港服裝業(yè)以原創(chuàng)設計生產(ODM)和原件制造(OEM)馳名。外國進口商及零售商要求服裝供應商加強供應鏈管理,以確保訂購的貨品能及時運抵店鋪,香港服裝供應商能配合他們的要求,在很短時間內生產及交付高質素的產品。本港一些服裝企業(yè),特別是規(guī)模較大者,更積極拓展自家品牌業(yè)務。
2018年上半年,香港服裝總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5%,與轉口的跌幅相同,本產出口則下跌11%。2018年1月至6月,本港對美國及歐盟的服裝出口分別下跌9%及7%。美國及歐盟這兩大市場合計占香港服裝總出口接近60%。
業(yè)界特色 [1]
服裝業(yè)是香港主要的制造業(yè)之一,也是最大的制造業(yè)雇主之一。截至2018年3月,業(yè)內有603家機構,雇用4,027名員工。
香港服裝業(yè)者高瞻遠矚,地理界限無阻他們拓展業(yè)務。大部分服裝制造商已設立離岸生產設施,藉此降低營運成本。隨著生產設施遷移外地,本港服裝制造商的數目正逐漸減少。
香港不單是主要的服裝生產中心,也是全球服裝采購樞紐。本港的服裝貿易公司對布料采購、銷售推廣、品質控制、物流安排、服裝設計以至國際及國家法規(guī)均經驗豐富,其專業(yè)水平及周全服務傲視區(qū)內同儕。這些公司是香港進出口貿易界中較大的群組。
香港服裝出口表現 [2]
近年,傳統(tǒng)市場如美國、歐盟和日本給予發(fā)展中國家(包括東盟和孟加拉)較優(yōu)惠的市場準入條件,因而削弱了香港和內地制造商的競爭力。由于內地勞工成本上漲及環(huán)保法規(guī)收緊,越來越多香港及內地生產商把較低檔及量產服裝的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國家,例如孟加拉、越南、柬埔寨及印尼;內地廠房則主力制造較精美和高增值的產品,或是承接急單。
香港服裝總出口于2017年減少7%,之后于2018年上半年按年下跌5%。2018年1月至6月,本產服裝出口下滑11%,轉口與總出口的跌幅均為5%。
美國和歐盟是香港主要的服裝出口市場。2018年首6個月,香港對美國和歐盟的服裝出口分別下降9%及7%;對德國、英國、荷蘭及法國等歐盟主要市場的服裝出口下跌5%至18%,對意大利的服裝出口則上升21%??偫ǘ裕绹皻W盟市場合計占香港服裝總出口接近60%。2018年1月至6月,香港對日本的服裝出口增加3%,中國內地市場則錄得7%升幅。
以產品而言,2018年上半年,香港的梭織服裝出口按年下跌5%。針織類服裝出口上升1%,衣服配件及其他服裝出口分別減少5%及7%。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tǒng)計處《香港貿易統(tǒng)計》
銷售渠道
香港服裝制造商對采購及產品了如指掌,因此能理解及迎合各類顧客的需要和喜好。出口商也熟識和服裝出口有關的國際及國家法規(guī),例如原產地規(guī)定、關稅率及文件要求等。來料加工仍很普遍,不過本港很多服裝制造商已轉向從事更高增值的活動,例如服裝設計、品牌拓展、品質控制、物流安排及材料采購。
香港一些歷史悠久的服裝制造商已經拓展本地或海外零售業(yè)務,很多都擁有自家品牌,并于世界主要城市如北京、倫敦、紐約、三藩市、上海、新加坡、悉尼、臺北及東京建立零售網絡。本港其中一些著名的服裝制造兼零售商有班尼路(Baleno)、堡獅龍(Bossini)、鱷魚恤(Crocodile)、Episode、思捷(Esprit)、縱橫二千(G-2000)、佐丹奴(Giordano)、I.T、真維斯(JEANSWEST)及慕詩(Moiselle)等。
香港是亞洲區(qū)的全球服裝采購樞紐,吸引多家國際貿易公司和大型零售商前來采購,當中有歐美百貨公司,例如Macy's、JCPenney、Federated、Karstadt Quelle、C&A;折扣店,例如Sears、Target、家樂福(Carrefour);連鎖專門店,例如The Gap及The Limited;郵購公司,例如Otto及Great Universal Stores;以及網上零售商,例如Zalora及YOOX。許多國際高級設計師品牌,例如Calvin Klein、Donna Karen、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及Yves Saint Laurent等,均通過他們的采購辦事處或其他中介在香港采購服裝。
香港的時裝設計師擁有專業(yè)知識及技能,潮流觸角敏銳,擅于融合商業(yè)與創(chuàng)新,不少已于國際闖出名堂。2018年2月,HARRISON WONG、ANVEGLOSA及HEAVEN PLEASE+等香港3個時裝設計師品牌獲邀到紐約時裝周(New York Fashion Week)的Fashion Hong Kong時裝匯演展示旗下2018年秋冬時裝系列。此外,Bloomingdale's、Ferd.com、Net-A-Porter及Macy's等多家著名百貨公司及網上零售平臺均有或曾經銷售香港設計師品牌的中高端時裝。
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于2016年2月24日發(fā)表2016-17年度財政預算案時,宣布已預留港幣5億元用來進一步推動時裝業(yè)發(fā)展,措施包括:(1)加強在本地和海外推廣香港的時裝設計師和新進時裝品牌;(2)參考其他時裝都會,包括倫敦、紐約和首爾的經驗,為時裝設計師設立創(chuàng)業(yè)培育計劃;以及(3)成立資源中心為年輕設計師提供技術培訓和支援。
業(yè)界展覽會是服裝買家及供應商會面洽商的理想平臺。為建立人脈商網,發(fā)掘市場機會,不少香港制造商及貿易商參與由香港貿易發(fā)展局率領的參展團,參加在北京、布達佩斯、成都、大連、迪拜、杜塞爾多夫、香港、莫斯科、孟買、巴黎、東京、華沙、伊斯坦布爾以及雅加達等地舉行的國際時裝展。每年舉辦兩次的「香港時裝節(jié)」,是國際供應商及買家云集的業(yè)界盛會。由香港貿發(fā)局主辦的「香港國際時尚薈萃」(World Boutique, Hong Kong),是香港首個專門推廣環(huán)球設計師品牌及系列的大型活動。為了更好配合國際時裝業(yè)界的行事歷,從2016年開始,「香港國際時尚薈萃」的舉辦日期由每年的1月改為9月,并改名為CENTRESTAGE,作為專門的營銷平臺,讓國際及地區(qū)品牌,包括成衣和設計師品牌,展示他們的時裝系列。
業(yè)界趨勢
在香港多個主要服裝市場,包括中國內地,網上購物已經蔚然成風。2017年,中國內地的網上購物人次達5.33億。在中國內地,服裝是最多人上網購買的產品類別之一,去年網上服裝零售銷路增加20.3%。此外,香港貿發(fā)局最近一份調查顯示,內地消費者樂于上網購買服裝,原因是品牌及設計款式應有盡有,互聯(lián)網對于消費者來說已經從「工具」演變成「生活圈」。
不同類型的購物平臺涌現,例如中國內地的淘寶網(www.taobao.com)及英國的ASOS Marketplace (marketplace.asos.com),加上團購和流動零售興起,網購風氣勢必更盛,推動交易金額進一步上升。此外,第三方支付平臺不斷改善,例如阿里巴巴集團的支付寶(Alipay)及騰訊的微信支付(WeChat Pay),也有助網購普及。全球電子零售交易總值估計由2017年的2.3萬億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4.5萬億美元。這個趨勢也促進了網購科技的發(fā)展,例如虛擬試衣、視頻購物、手機提供衣服快照等。
自家品牌已成為服裝零售商有效的促銷工具。特別是在發(fā)達市場,由于經濟剛剛開始復蘇,消費意欲低迷,商家更需要借助自家品牌刺激銷路。大型零售商為了提供與別不同的產品及提升商品形象,已積極發(fā)展自家品牌。著名零售商如H&M、馬莎(Marks & Spencer)、Orsay、Palmers、Pimkie、Springfield和Kookai等均擁有自家品牌。消費者希望日常服飾如牛仔褲、配飾和T恤等都是品牌貨品,因此經營自家品牌的零售商對這類服裝需求很大,為供應商帶來良機。
現今消費者趨向務實,也更關心環(huán)境及社會福祉。服裝業(yè)為響應可持續(xù)發(fā)展,致力推出新物料及嶄新生產方法。供應鏈各階段的業(yè)者也會更廣泛應用循環(huán)經濟的概念,例如推出廢棄產品系列及「封閉循環(huán)」時裝產品等,讓紡織纖維及布料得以循環(huán)再用及回收。在這個背景下,服裝制造商也日益重視原材料追溯標準,例如有機交易混紡標準(OE Blended)、有機交易100標準(OE 100)及全球有機紡織品標準(GOTS)。與此同時,獲GOTS認證的服裝公司也由2016年的4,642家上升至去年的5,024家,增幅達8%,遍布62個國家。知名服裝店如Nike、Adidas、H&M、C&A、沃爾瑪(Wal-Mart)以及Anvil Knitwear等已經回應市場訴求,擴充可持續(xù)服裝系列。
中國內地經濟發(fā)展迅速,商機涌現,引起香港和外國時裝公司注意。一些外國時裝企業(yè)如C&A、Uniqlo和H&M等,正伺機在內地二、三線城市擴展零售業(yè)務。尚未踏足內地市場的時裝公司也積極準備,例如Hollister和Victoria’s Secret已在銅鑼灣開設旗艦店,以香港作為進入內地市場的跳板。隨著市場擴大,內地消費者也趨時尚及注重品牌。
CEPA條款
2005年10月18日,內地與香港簽訂CEPA補充協(xié)議二,同意進一步向香港公司開放市場。自2006年1月1日起,所有原產香港的產品,包括服裝在內,均可免關稅輸入內地。根據既定程序,尚未訂立CEPA原產地規(guī)則的產品,經香港制造商提出申請,并符合雙方商定的CEPA原產地規(guī)則,將可享有零關稅優(yōu)惠。至于非香港制造的服裝,進口內地的關稅率為7-25%。
關于服裝產品的CEPA原產地規(guī)則,基本上與適用于香港服裝產品出口的現有規(guī)定相同。一般來說,裁剪及車縫成衣的制造過程中,以車縫成衣為主要步驟。如制造工序中涉及連接及/或挑撞工序,則連接及/或挑撞工序也須在香港進行。至于成形織片類服裝,若從紗線制造,其主要制造工序為將紗線編織為成形針織衫片;若從成形針織衫片制造,其主要制造工序為將成形針織衫片連接,制成成衣。如制造工序涉及挑撞工序,則挑撞工序也須在香港進行。
產品趨勢
雖然成熟市場的消費者繼續(xù)恢復購買時裝的意欲,但大致上仍會選擇舒適實用及物有所值的產品,摒棄過于夸張的款式。長青耐用仍是重要元素,容易識別兼款式時尚的品牌,以及品質優(yōu)良的服裝依然深受歡迎。
童裝依然對時裝界舉足輕重。到2021年,全球童裝市場的銷售額預料高達2,000億美元。隨著發(fā)達市場的經濟復蘇以及新興市場的中產階層日益壯大,全球各地的父母更愿意也更有能力為子女添置漂亮衣服。
男士越來越注重衣著,因此男裝市場也不容忽視。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預測,男裝銷售額將由2017年的4,200億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4,900億美元。此外,過去10多年來,男士在服裝方面的消費與年俱增,原因之一是網上男裝市場越來越受歡迎。由2015年至2020年,網上男裝市場的年均銷售增幅預期超過14%。
在歐洲、日本及美國多個發(fā)達國家,人口老化是個普遍現象。聯(lián)合國估計,發(fā)達地區(qū)的60歲或以上人口將占相關地區(qū)人口33%。由年長人士形成的「銀發(fā)市場」,商機甚豐。很多長者有積蓄、社會保障金及退休金支援,因此消費力頗強。日本政府進行的調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士所擁有的財產,差不多是40至50歲年齡組別的3倍。
多年來,大碼服裝市場一直是個增長范疇,這個趨勢料將持續(xù),尤以美國和英國為然。例如,美國國家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近期的研究顯示,和1960年相比,今天一般美國女性的體重增加了大約25磅,接近40%成年人及19%年輕人屬于肥胖。一些知名品牌如Liz Claiborne、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及H&M等已經洞悉商機,供應尺碼較大的服裝。
以防污及抗皺布料制造的服裝很受市場歡迎,估計現時超過四分之一的服裝是以這類容易打理的布料制成,未來勢必更加普及。著名服裝品牌如Dockers及Liz Claiborne已經推出很多容易打理的服裝,而大型超市如沃爾瑪也提供更多這類商品。
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和生活質素,對功能服裝需求增加,促使廠商加強研發(fā)創(chuàng)新?,F在,具有防紫外光、防射線、排汗、保溫及防污等不同功能的服裝不難在市面找到,這些都是把物料科技應用到服裝工業(yè)的例子。
資訊科技發(fā)達,消費者可在互聯(lián)網尋找方法創(chuàng)造自己的服飾,藉此展現創(chuàng)意及個人風格。有見及此,一些知名服裝店如Nike、Adidas以及大型超市沃爾瑪等已開始銷售個人化服飾。規(guī)模較小的公司則讓顧客在網上自行設計衣服和配件款式,然后按其要求制成產品。
消費者不但環(huán)保意識加強,也很重視產品的舒適度。利用天然纖維制造的服裝大受歡迎,在發(fā)達市場尤其明顯。根據美國棉花公司(Cotton Incorporated)最近發(fā)表的生活方式調查報告(Lifestyle Monitor Survey),93%的美國消費者認為,以全天然纖維制成的服裝質素較佳,65%愿意付出較高價錢購買。
此外,越來越多時裝品牌采用環(huán)保技術及設計,以提高生產效率及減少浪費。以H&M為例,該公司提出「H&M Conscious」,承諾更有效使用天然資源,及奉行3R生產原則。時裝品牌G-Star RAW從海洋收集塑膠瓶,利用當中的纖維造成環(huán)保紗線Bionic Yarn,在其時裝系列中使用。
[1] 業(yè)界數據僅涵蓋在香港進行的活動
[2] 由于一般貿易數字并不包括離岸貿易,該等數字不一定全面反映香港公司處理的出口業(yè)務。
相關資訊>
最近更新>
商務部外貿發(fā)展事務局
指定國際展覽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業(yè)務輻射
100個國家200個行業(yè)
200名專屬展會顧問
一對一服務
行程安排
媲美優(yōu)秀旅游公司